向曹操、劉備、李世民、康熙學習“收買人心”
收買人心的目的就是要讓“心靈資本”增值,從而令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價值也隨之增長。
說到收買人心,中國人在這方面有幾千年的歷史和經(jīng)驗,管理者想要從中汲取營養(yǎng),還要從向古人學習開始。
劉備是收買人心的鼻祖。
劉備摔孩子——收買人心,這一歇后語可以證明。
《三國演義》中記載了劉備摔阿斗的故事。當陽常阪之戰(zhàn)是曹操、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(zhàn),驍將趙云擔當保護劉備家小的重任。由于曹軍來勢兇猛,劉備雖沖出包圍,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,趙云拼死刺殺,七進七出終于尋到劉備之子阿斗,趙云沖破曹軍圍堵,追上劉備,呈交其子。
劉備接子,擲之于地,慍而罵之:為此孺子,幾損我一員大將!
趙云抱起阿斗連連泣拜:云雖肝腦涂地,不能報也。
劉備成功“燃燒”了趙云。這把火點在趙云的心里,再也沒有熄滅過。
古人有云:動人心者莫過于情。情動之后心動,心動之后理順。
有一次,康熙巡視河道,得罪了惡人,惡人要打康熙,魏東亭呆頭呆腦地望著,不知如何應付這種突發(fā)事件。
康熙立即揚起手,“啪”的就是一記耳光打向魏東亭。
當晚,康熙休息的時候,將魏東亭找到帳前,拉著他的手對他說:朕近來對你好像刻薄了一些,是要有意鍛煉你一下。你說要棄武就文,目的當然要他日找一條好的出路,這是對的,如果封你一個官職,只是朕一句話就可以了,但這樣不能培養(yǎng)你成材。你還需要多一點歷練,所以朕對你是嚴格了一些。你知嗎?朕再三籌劃,才不得不把你留在身邊。你要吃得起這個虧呀……”
康熙一番說明,說得情真意切,魏東亭本來有很多怨氣,但經(jīng)過今次一掌之后,得到皇帝如此交心地講明白,真是又服又貼,更加忠心了。
要收買人心,僅給予物質(zhì)獎賞是不夠的。只有付出你最寶貴的東西,才可收買人心。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,是你的時間。你肯抽時間和他說明一切,最能讓下屬有被重視的感覺。
唐太宗李世民當政時,刑部尚書張亮被控犯有謀反罪,多數(shù)大臣都認為張亮罪在不赦,應當立即殺頭。只
有殿中少監(jiān)李道裕認為張亮犯罪證據(jù)不足,不應定罪,并且在朝廷上說得慷慨激昂,把傾向治罪的唐太宗一時弄得很沒面子。
盛怒之下的唐太宗毫不遲疑地就把張亮殺掉了。事后不久,刑部侍郎的職位出了空缺,唐太宗竟建議宰相把這個位子讓李道裕來坐,理由是李道裕執(zhí)法謹慎嚴格。
群臣都知道李道裕曾經(jīng)當眾反對唐太宗的意見,而現(xiàn)在偏偏任命李道裕做這個執(zhí)法官,此項任命一經(jīng)公開,朝廷上下無不盛贊唐太宗的仁德和雅量,開明君主的招牌亮得更鮮艷了。
重用你不喜歡的、或是和你作對的人,不但能得到當事者的誓死相報,還能贏得開明、寬容的口碑,從而吸引更多人追隨。
三國時期,曹操手下有個謀士叫賈栩,非常被曹操所倚重。賈栩輕易不肯表態(tài),也不結(jié)交朋黨,而正由于此,曹操對他比較看重。
曹丕看中了賈栩的智慧與影響力,某天晚上到賈栩的府上拜訪,并當面給賈栩下跪,請賈栩救他。
要知道,曹操當時已經(jīng)官封魏王,曹丕是王子,他能夠向賈栩下跪,在那個封建的時代,這可不是普通的禮節(jié)。即使是劉備三顧茅廬,也比不上曹丕對賈栩的下跪。
曹丕的這一舉動贏得了賈栩的忠心。后來賈栩給曹丕出了主意,讓曹丕成功地博得曹操的信任,并擠掉更得曹操歡心的曹植,成為了曹操的繼承人。
有時候,在你放低姿態(tài)的一瞬間,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變得迎刃而解了。
向古人學習收買人心,并不是要將古人的做法照搬套用,其中玄機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。
“收買人心”這四個字,在漢語里是貶義,不大好聽,如果改用好聽的字,就是激勵人心,就是管理者想辦法把下屬的積極性調(diào)動起來,讓他們把儲存的潛能發(fā)揮出來。
現(xiàn)代市場競爭亦如古之兵戰(zhàn)?,F(xiàn)代管理者必須懂得,管理的關(guān)鍵在于管“心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