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本最容易忽略的三種隱性成本
降本增效,降什么本?增什么效?
越是簡單的問題,反而越容易被忽略。
大多數(shù)管理者都想當然地把降本概括為:減員、砍流程、砍業(yè)務......
總之,一切浪費資源,又不能創(chuàng)造價值的人和事,都應該被清掃出公司。
看得見的成本,大多數(shù)人都很容易想到。
但看不見的成本,才是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比如溝通成本、決策成本、試錯成本。
它們就像隱藏在水下的冰山,不顯山不露水,卻可能在不經意間給企業(yè)帶來巨大的損失。
溝通成本,指的是企業(yè)對內、對外進行有效溝通所需的資源和時間。
01 溝通成本是企業(yè)運行最大的“隱形殺手”。
溝通不暢,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:時間的流逝、機會的錯失、團隊的摩擦,以及決策的失誤。
比如明明一天能干完的事,因為沒有問清楚對方要求,或者對方給的信息模糊,你按自己的想法埋頭苦干好幾天,最后可能做了無用功。
工作最怕的就是推倒重來,事情不緊急還好,如果事關客戶結果交付,不但會給人留下不靠譜、不專業(yè)的影響,嚴重還會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。
有時一邊做,一邊抱怨對方的“奇葩要求”,覺得對方根本不專業(yè),這種的心態(tài)蔓延開來影響團隊協(xié)作。
有效溝通是企業(yè)流暢運轉的潤滑劑,而溝通成本則是阻礙這一過程的隱形障礙。
02 怎么拉通信息,讓團隊之間少犯錯、少重復做、少推倒重來?
口頭約定是不夠的,我們需要一些科學可行的策略:
(1)建立高效的溝通渠道,比如定期安排團隊會議,包括日常小會、周會和月會,以同步進度和解決問題。
(2)優(yōu)化信息流通機制,鼓勵團隊成員分享工作進度、成果、需要協(xié)助的地方,增強團隊的透明度。
這一點需要管理者帶頭,你不說,下屬是不會主動分享工作進程的。
比如財務報銷制度,總有人發(fā)票不符,每次有人問一次,你就答一次,這樣浪費時間也心累。歸根結底還是意識問題,沒有想過把流程規(guī)范下來,做一個正式的培訓或通知,能省很多時間和精力。
(3)鼓勵開放式溝通,建立反饋和調整機制,讓團隊成員不害怕提出問題或反饋。
決策成本是指企業(yè)在做決策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,以及如果決策錯誤可能遭受的損失。
高決策成本可能導致機會成本的增加,影響企業(yè)的競爭力和市場響應速度。
01 導致企業(yè)決策失誤的原因
(1)信息不對稱:決策者無法獲取所有相關信息,導致決策偏差。
最常見的就是,公司計劃推出新品,但市場調研不足,等產品上市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消費者并不買賬。
(2)決策者偏好:個人偏好影響決策,可能與企業(yè)最佳利益不一致。這一點強勢的領導最容易踩坑。
比如有的管理者特別喜歡搞創(chuàng)新,即使消費者更傾向于傳統(tǒng)產品,CEO還是決定投資開發(fā)新技術產品。
(3)風險承受能力:風險承受水平不同,影響決策的選擇和方向。
比如當公司需要擴產能時,保守派會選擇穩(wěn)步發(fā)展,避免過度擴張帶來的風險;激進派會覺得這是一個快速增長機會,錯過不再來。
02 如何提高團隊決策質量?
經驗主義、拍腦袋決策,搞“一言堂”,是管理者決策最大的成本。
要想提高決策質量,我們必須擺脫對過往經驗依賴,哪怕它曾經成功過,兩個思路:
(1)數(shù)據(jù)驅動決策:利用數(shù)據(jù)分析來支持決策,減少直覺判斷的不確定性。
(2)決策支持系統(tǒng):建立系統(tǒng)化的工具和流程,幫助快速收集和分析決策所需信息。
另外,企業(yè)還需要培養(yǎng)建立適合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決策文化。比如華為的“輪值董事”制度,其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企業(yè)的“一言堂”現(xiàn)象,也避免了企業(yè)文化變成管理者個人的文化。
試錯成本指的是企業(yè)在產品開發(fā)和市場策略實施過程中,由于不確定性而進行嘗試和錯誤所付出的代價。
它是創(chuàng)新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,但過高的試錯成本會消耗企業(yè)資源,影響利潤。
01 試錯成本是如何產生的?
(1)項目管理失誤一個產品或市場策略推行失敗,問題可能出現(xiàn)在項目管理的各個過程,比如:
市場調研不足:沒有充分了解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,導致產品或服務與市場脫節(jié)。
產品定位不準確:產品特性、價格或目標市場定位不符合目標客戶群體的實際需求。
設計和開發(fā)缺陷:產品設計階段未能發(fā)現(xiàn)的缺陷,在產品上市后可能導致召回或重新設計。
(2)缺少風險評估一個經典案例,就是奧迪在中國市場狙擊寶馬3系之戰(zhàn)。
當時寶馬想通過寶馬3打開中國市場,而奧迪制定的反擊策略就是,先推出定價較高的奧迪A4,拉高對手預期,再推出性價比較高的奧迪A6。實際上奧迪是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他的目標根本不是A4,而是高性價比的奧迪A6。但寶馬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局,也跟著定了一個比預期高的價格,結果銷量慘淡。一番組合戰(zhàn)下來,奧迪A6賣的非常好,寶馬3系銷量慘淡,它希望通過寶馬3打開中國市場的計劃也落空。這個案例凸顯了在新產品推廣和定價策略中,進行深入細致的風險評估的重要性。
02 如何降低試錯成本?
企業(yè)存在試錯成本,就是因為存在不確定性。要想減少不確定性,就要最大程度的了解確定的東西。簡單來說,我們要把一件事看透、看明白。
這里我們講3個原則:
(1)多聽用戶的聲音:在產品開發(fā)前和開發(fā)過程中,多和目標用戶交流,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么。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更可能一擊即中,減少返工和修改的成本。
(2)小步快跑,快速試錯:不要一開始就做很大的投入,可以先推出簡單的小規(guī)模測試,看看市場的反應如何。效果好再加大投入,效果不好則及時調整或放棄,避免大的損失。
(3)從錯誤中學習:每次嘗試后,不管成功還是失敗,都要認真分析原因,總結經驗教訓。這樣做下一次嘗試的時候就可以避免同樣的錯誤,提高成功的機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