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春花:一個人成長所需的四個要件
一個人的成長由四樣東西構成。
夢想
如果你沒有一個夢想,沒有一個目標,你是很難成長的。
今年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,是北京大學國家發(fā)展研究院(以下簡稱國發(fā)院)成立 25周年,北大國家發(fā)展研究院 BiMBA商學院成立 20周年,北京大學建校 120周年,中國改革開放 40周年。
當我們回顧國發(fā)院的歷史,就會看到曾經(jīng)有 6位老師懷揣夢想,用全球視野討論和研究中國問題,所以我們就有了今天的國發(fā)院,以及國發(fā)院對中國過去改革開放 20多年進程的影響。那個起步的地方就是那個夢想,所以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去講,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夢想來牽引,來引領我們自己。
40年前中國希望用開放自己、讓民族再次騰飛那樣的夢想牽引打開國門,40年后中國成為經(jīng)濟要素最強的國家之一。我相信你也清楚這個夢想的牽引有多大。
我們回想 120年前,當基于民族要崛起、要復興的夢想而設立第一所中國自己的大學的時候,大家都知道 120年后北京大學在中華民族進程當中所創(chuàng)造的作用。無論是從更長遠還是從最近一年前的夢想,都會牽引到每一個項目、每一個機構乃至整個世界。我們成長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夢想和目標牽引。
伙伴
有了夢想,有了牽引還不足以能夠成長,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一定要有伙伴。我們必須要有伙伴,才能讓實現(xiàn)夢想的可能性往前推一步。我是做研究的人,我們在組織研究中保障目標實現(xiàn)最重要的條件,就是組織的設立。說得更小一點,就是有伙伴陪伴在你身邊。
我本人深受一位中學老師的影響,她在我成長的全部歷程中給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力量。
如果我們的年輕同學在職業(yè)過程和個人成長過程中有機會遇到一位良師,他能一直與你對話,陪伴你成長。我相信你一定會比別人成長得更加強勁,更加有助推力,更加有牽引力。這就是伙伴的力量。
我們的伙伴包括師長、同學、同事、家長,甚至可能是陌生人。當他推動你進步的時候,就成為你繼續(xù)成長的重要力量。
行動
很多時候我們有夢想,也有伙伴,但是我們不行動。不行動,就沒有辦法真正成長。
行動的過程讓我們看到成果。影響你成長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,就是你能不能一步一步看到自己的成長性,成長性要靠你努力的過程來呈現(xiàn)。
開放學習
有些時候,我們并沒有真正學會學習,雖然我們在課程中經(jīng)過了學習的歷練,我們也拿到了各種各樣的證書和學位。
要真正學會學習,關鍵是要開放學習。
第一,你愿不愿意接受不同的聲音、不同的觀點、不同的挑戰(zhàn)?
只有接受不同的聲音、不同的挑戰(zhàn),才能真正讓自己學會學習。所以, 當你與導師在一起的時候,也許導師和你的意見不一樣, 也許導師會以他過往的經(jīng)歷對你遇到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,這時候你愿意開放自已吸納意見還是認為導師沒有能力、沒有經(jīng)驗解決新問題,這本身就是學習度夠不夠的問題。
很多時候我會對年輕人講,雖然我們學習的知識非常多,但不一定能讓你學到的東西很多。因為你可能以自己的觀點做了一些篩選,這時你有可能就沒有真正去學習。
第二,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拿出來給你的伙伴?
如果你想要伙伴陪同你持續(xù)成長,你也要真正給伙伴一種感受:他因為你也在進步。如果他因為你而進步,他一定會愿意和你共同成長,這取決于你愿不愿意把有價值的東西貢獻出來。
很多時候,我很愿意跟更年輕的老師和同學在一起,很大原因是我發(fā)現(xiàn)在他們的身上學習到的更多一些新的視角、新的理念。這時候在于你愿不愿意貢獻,如果你僅僅向伙伴汲取而不做回應和互動,“共生”就很難實現(xiàn)。關于開放學習,第二條就是能不能有真正的價值貢獻。
第三,你會不會因為學習真正進步?
有時我們很多人學了非常多的東西,卻仍停留在原來的地方,看問題依然是原來的立場,解決問題依然運用原來的經(jīng)驗。我不斷地告訴企業(yè)家:“今天,你和你的團隊必須成為合伙人?!庇袀€企業(yè)家學完后,過了三個月帶著下屬來了,說:“我已經(jīng)運用了你的理論。我跟他們是合伙人?!?br />
我看那兩個人一直不敢說話,覺得很奇怪,我問他們兩個:“公司有問題你們跟老板意見不一致的時候,你們會怎么表現(xiàn)?”老板說:“他們兩個不用說話,肯定聽我的?!蔽艺f:“你們是怎么當合伙人的?”兩個新的合伙人說:“我們不知道什么叫合伙人,老板說我們變成合伙人就是合伙人,其他所有東西都沒變?!?br />
他們學了“合伙人”的概念,回去就運用了,甚至正式宣布他們是合伙人,但他們的感受沒有變。這不是真正的學習,真正的學習一定會有改變。
第四,你能不能挑戰(zhàn)自己,把自己否定掉?
我在最早做組織研究時,非常關心員工對組織的忠誠,因為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只有形成忠誠、上下統(tǒng)一的團隊,組織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。
隨著互聯(lián)網(wǎng)技術的出現(xiàn),我們做組織研究的人必須調(diào)整組織的基本邏輯,員工和組織之間不用“忠誠”這個概念去研討,而是要用我們彼此能否找到一個共同成長的發(fā)展方向去研討,這也是我提出“共生型組織”這一概念的原因。
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員工和企業(yè)之間,不存在組織大過個人或者個人大過組織這個邏輯。我作為從事組織研究的人就得否定過去的認知,光否定還不行,還得找出新的解決方案,這才是真正在學習。
你要主動把自己過往的經(jīng)驗、最擅長的東西放掉,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懂得學習。
我的另外一個研究方向是企業(yè)文化。企業(yè)文化中最難的不是吸收新觀點,而是放棄舊有的習慣。放棄舊有習慣就是學習的一部分。
學習是創(chuàng)新的來源,是驅動成長的力量,是一種永恒的推動力。據(jù)記載,自有組織機構以來一千多年中,持續(xù)存活下來的組織只有 83個,可能所有人都沒有想到,這 83個當中有 75個是大學。
大學為什么這么強大?一個原因是大學最厲害的地方是永遠有年輕人,別的機構都不是,只有大學是。
大學要的永遠是年輕人,年紀一大了你就應該到社會,從一個索取者變成創(chuàng)造者,只有在大學是完整的索取者,這個階段讓你當索取者,到了年齡你就應該去創(chuàng)造。如果你有機會讀 MBA、EMBA,一定要珍惜,大學讓大家重新年輕一次,如果不開放這些項目,我們就沒有機會回來,就不可能完整系統(tǒng)地重學一個學位知識。
大學的生命力就在于永遠年輕,這也是學習能帶來的。
一個人的成長,源于四個最重要的東西:夢想、伙伴、行動、開放學習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