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——巧合是機緣《禪之法門》
禪之法門
它從般若自性中生出八萬四千智慧,來滅卻八萬四千的塵勞煩惱。它可幫助人領(lǐng)悟個中道理,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佛陀在精舍中靜坐,有一個人愁眉苦臉地長跪在佛陀座前,等待佛陀的開示。
不久,佛陀睜開眼來,問道:“你有什么事?盡管問吧。”
“佛陀!我信了佛教以后,我的父親非常不贊成。他認為佛教的戒律太廣泛太嚴格,哪能全部受持,不如不要學好了。他這樣強詞奪理地堅持自己的見解,我費勁唇舌,他還是不能接受。我怕他將累劫流轉(zhuǎn)生死,墮落惡道受苦,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親。”
佛陀說道:“你父親是利根之人,只要你把我說的故事轉(zhuǎn)述給他聽,他必然能去邪向正,回迷向悟。”
“是什么故事,請佛陀開示?!?/span>
于是佛陀說了這樣一個故事:有個愚人在曠野走了好幾天,滴水未進,口渴得兩眼昏花、渾身發(fā)熱,沿途尋找水源,總不可得。
忽然,看到遠處有一條河,河水清潔明凈。然而他呆立了半天,卻不想前去取水喝。這時候,同路的行人覺得納悶,就上前問道:“你不是口渴嗎?為什么找到了水,反而不喝呢?”
愚人拉開嘶啞干裂的喉嚨答道:“你有所不知,這么多的水,我喝得完嗎?我怕我的肚子裝不下這么多水,所以干脆不喝了?!?/span>
路人聽了,不禁搖頭嘆息:“真是無知的人,多么可憐呀!”
聽了這則故事以后,青年馬上回家告訴父親。父親聽了恍然大悟,于是便與兒子一起學佛向道。
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“都是虛無的,沒有相對,也沒有絕對。”八萬四千個法門,而不二法門為第一法門,人一旦進入門,就是進了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,便可以成佛了。不二是一種非常深奧的理念,也不是我們言語可以說清楚的。簡單地說,不是一,不是二,沒有彼此的分別就是不二。
智慧小語:弱水三千,取一瓢飲,便能解除干渴。佛法雖有八萬四千個法門,如果能夠缺水奉行一法不違,便能得到利益。
禪林百科:中國佛教名塔(三)——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,位于西安市慈恩寺內(nèi),始建于公元652年,相傳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(唐三藏)自印度歸來后,為了供奉和儲藏梵文經(jīng)典和佛像舍利等物親自設(shè)計并督造建成。大雁塔是一座閣樓式磚塔,塔高60余米,塔基邊長25米,共有七層,塔身呈方行椎體。全塔采用磨磚對縫,磚墻上顯示出棱柱,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,具有中國傳統(tǒng)建筑藝術(shù)的風格,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。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筆親書《大唐三藏圣教序碑》和《述三藏圣教序記碑》。
——摘自《心靈的瑜伽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