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——巧合是機緣《遠慮近憂》
遠慮近憂
一天,南陽慧忠禪師帶領眾弟子誦經(jīng)完畢后,給眾人講了這么一個故事。
從前有兩個窮人,都靠賣酪為生,他們每天都是頭頂著酪瓶,四處叫賣。那天正好天下大雨,道路泥濘濕滑,其中一個人有點兒小聰明,心里暗自思量:今天外面下這么大雨,路上又是泥濘不堪,萬一跌倒,豈不是瓶破酪泄?到時候本利全都沒有了,以后靠什么為生呢?所以他先從酪漿中提煉出酥油,單放在一邊,這樣就算跌倒的話,損失也不會很大。另外的那個人缺少未雨綢繆的智慧,還是不管天氣惡劣,把所有的酪漿全都頂在頭上到市場來賣。
結果道路泥濘,兩個人都摔倒了,其中一個在地上號啕大哭,而另一個則是神情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,街上的行人問道:“你們兩個不是都摔到了嗎?帶著的酪瓶也都摔碎了,看上去損失不相上下,為什么一個痛哭流涕悔恨不堪,而另一個好像沒有太大損失的樣子呢?”
一個人說,“我頂著的這瓶酪漿,還沒有出酥油呢,今天這一滑把我的本都賠掉了,怎么能不哭呢?”另一個則說,“我的這瓶酪漿,已經(jīng)先把酥油提出來了,所以損失還是可以承受的,也就沒太大懊惱的。”剛才詢問他們的那個人聽了解釋,心里對自己說:“智慧和愚昧的差別由此可以看出,看來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?!?/span>
智慧小語:瓶比我人之身體,酪比資生之財產(chǎn),酥比惠施之功德。瓶破,即如人身之老死,人逝世后,身外之財產(chǎn),亦即隨之而流散。
禪林百科:后周世宗的滅佛事件 · 中國佛教史上最后一次滅佛事件,是在“會昌法難”一百多年之后發(fā)生的,即五代十國時期的后周世宗柴榮在顯德二年(公元955年)的沙汰佛教之事。除了廢除30336所寺院外,周世宗也沒有對佛教徒大開殺戒,這次頗為溫和的“滅佛事件”之余,政府還保留了2694所寺院,以及留留存僧42444人,尼18756人。另外,政府規(guī)定了系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銅錢,民間存銅像者如若過50天后仍不交,滿5斤者即定死罪;5斤以下者,量刑不等。這更直接顯露了周世宗滅佛的經(jīng)濟動機。
因果——巧合是機緣:
爾時,阿難陀尊者,在靈山會上,一千二百五十人具。問佛陀:『何以因果之報?』佛說:『是故世間,一切男女,貧賤富貴,受苦無窮,享福不盡,皆是因果之報?!?/strong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