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——心靈的瑜伽《煩惱即是菩提》
煩惱即是菩提
三維信徒愁容滿面,于是去請無德開示一個共同的問題。
見到禪師便問:“請問禪師,如何才能生活得快樂?”
禪師回問:“那諸位活著是為何?”
甲信徒道:“因為我不愿意死,所以活著?!?/span>
乙信徒道:“因為我想在老年時兒孫滿堂,會比今天好,所以我活著?!?/span>
丙信徒道:“因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撫養(yǎng)。我不能死,所以我活著?!?/span>
禪師道:“那你們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了?!?/span>
三位頓時又丑莫展,請禪師開示。
禪師又道:“諸位活著是由于恐懼死亡,等待年老,和被迫的責(zé)任,皆非自心本愿。而毫無理想,毫無意義,如此生命,何談快樂?”
“諸位所認為的快樂又是如何?”禪師接著又問。
甲信徒道:“我認為有了金錢便是快樂?!?/span>
乙信徒道:“我認為有了愛情便是快樂。”
丙信徒道:“我認為奪得名譽才為快樂。”
禪師道:“不然,若你等得到這些東西之后,將更加痛苦?!?/span>
三位又是迷惑,懇請禪師教化。
禪師說:“若你們得到金錢、愛情、名譽之后,煩惱、憂郁、甚至更大欲望將無休止地纏繞你們,固然更加痛苦。若想獲得輕松,必要舍棄如此之念,轉(zhuǎn)化思想。金錢要布施方得快樂,愛情要肯奉獻便達快樂,名譽要用來服務(wù)大眾才為快樂,各位會否?”
三位信徒頓悟。
智慧小語:對世間萬物的追求,萬不可強求,一切皆順其自然。付出方得回報,回報便要施之于人,如此循轉(zhuǎn)輪回,才為快樂。樹真正的、有意義的理想,為之積極進取,方除煩惱,求得輕松。
禪林百科:維摩演教 · 維摩(維摩是音譯,詳稱為維摩羅詰,也稱為摩詰)居士是佛世時代,以在家身份奉持梵行的菩薩道行者,他也是象征大乘佛教興起的關(guān)鍵人物。向維摩學(xué)法的中土人士,不計其數(shù)。
菩提——心靈的瑜伽:
手心是煩惱,手背是菩提,只要翻出來便是,無多無少,煩惱變?yōu)槠刑帷K^“煩惱菩提冰是水,生死涅槃即法空”。若悟得,人法皆空,若不明就仍有法執(zhí)。
——《心靈的瑜伽》
|
版權(quán)所有:山西風(fēng)雨竹企業(yè)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備案號:晉ICP備17003981號 技術(shù)支持:龍采科技集團
友情鏈接: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(qū)域經(jīng)濟資源平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