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(yè)想成功,四大“紅線”不能踩!
一個企業(yè)真正走入困境,很少是因為管理不善,很少是因為企業(yè)操作的問題,企業(yè)造成最大的損失就是它做了不該做的事。比如不該投資去投資。
結合過去的教訓,我們總結出來,如果再投資,要本著幾個原則:
第一,一定要是朝陽產業(yè),如果不是就不投。
第二,這個行業(yè)你熟不熟,不熟的行業(yè)不做。
第三,你的干部隊伍具備不具備,在新的投資中,你企業(yè)人員最大的特長能不能發(fā)揮最大,發(fā)揮出來就做,發(fā)揮不出來就不做。
第四,發(fā)現苗頭不對要當機立斷不做,如果你撐到最后,結果你的資金就會被耗光。
這個問題尤其突出的是資產流動性太差,過去巨人的資本結構,要么就是辦公樓,要么就是巨人大廈,要么就是一些債權。
這個資本的結構不能流動,一旦出現問題,“抗病”能力特別弱。
第一個是責權利要配套,責任、權利和利益一定要配套。
第二個是貨款的問題,貨款如果管不好,亂賬的問題就特別嚴重,所以我們自己定了紀律,我們情愿生意做得小,但第一天就要是良性循環(huán),不賒賬,也不欠別人錢。
第三個是管理制度上,有些地方要粗狂一些,有些細的地方不應該管理,否則容易導致管理流于形式,使企業(yè)沒有戰(zhàn)斗力。
企業(yè)文化是管理的樂趣,除了正常的管理之外,企業(yè)還存在不好的氛圍,應該對它進行補充和約束。
我們過去的口號提得比較響,可在做事的時候有很多不好的氛圍:
第一個是說到做不到。
開會報目標,大家都報得很高,月底一看普遍完成不到50%。
第二個是我們的干部不敢于承擔責任。
一到承擔責任的時候就你推我我推你,找不到誰來承擔責任,一個比一個會說。
第三個是每個人對別人要求很高,對自己的要求很低,總是盯著別人的部門,往往自己做出的貢獻看得一清二楚,別人做一件事他認為很簡單,對別人的功勞不屑一顧,對別人的失誤看得很厲害,對自己的失誤能夠原諒,這樣的話怎么搞企業(yè)文化?
第四個是喜歡強調困難和苦勞,這件事情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苦勞是沒有做成任何事情,所以企業(yè)應該只認功勞,不應該有苦勞,重在結果,這個會提高戰(zhàn)斗力。
第五個就是好的時候大手大腳,浪費情況嚴重。
一個企業(yè)效益再好,艱苦奮斗還是要強調的,否則這個企業(yè)的戰(zhàn)斗力就會削弱。
1997年到2000年,史玉柱全面主持工作,開會很頻繁。每次開會前,大家都要先起立背誦“五條”:說到做到、只認功勞、嚴己寬人、敢擔責任、艱苦奮斗。
|